Search

【修辭】三讀〈天橋上的魔術師〉
**
一般而言,小說最大的「修辭」,表現在篇章結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修辭】三讀〈天橋上的魔術師〉
**
一般而言,小說最大的「修辭」,表現在篇章結構的安排上,用以營造情節緊湊、懸疑、驚奇的效果,以便引領讀者興致昂然地跋涉前進。

如前文「二讀」所指出的,〈天橋上的魔術師〉雖是一篇只有7800字的短篇小說,但情節跌宕推展,揭露主題,最終達到高潮,即戛然而止。篇章結構安排嚴謹,令人驚嘆。

現在,我們試著看看它細部的修辭。

■詞語。

吳明益一向強調寫作的細節;譬如,他不只一次在各種場合說明,為什麼不要寫「一隻不知名的鳥飛過」這樣的句子,而要查明鳥的名字,因為有了名字就有了情感的指涉與想像。

試看:〈天橋上的魔術師〉裡的天橋,小販不是賣著「各式各樣的東西」,而是「有賣冰淇淋的,有賣小孩衣服的,有賣燒餅的,有賣華歌爾內衣的,有賣金魚、烏龜和鱉的,甚至我還看過賣海和尚的(一種藍色的螃蟹)」。

這句話有點意思。它並沒有一一詳列具體的名稱──冰淇淋只是冰淇淋,小孩衣服也只是小孩衣服──但內衣卻是「華歌爾」的。同樣的結構表現在後半句 ──金魚是金魚,烏龜是烏龜,但還有「賣海和尚的」。

名為「海和尚」的藍色螃蟹,這個一般人不熟悉的生物,悄悄地為情節抹上一絲奇幻的色彩,為後續的魔幻作了鋪墊。當然,「華歌爾」與「海和尚」的對比,也增強了市井俗麗的氛圍。

■譬喻。

〈天橋上的魔術師〉一文中使用的譬喻修辭很多,強化了文字的「密度」。譬如描寫魔術師雙眼的怪異:

他用那雙分得很開,好像可以看不同地方似的,蜥蜴一樣的眼睛看著我,讓我打了一個哆嗦。

譬如描寫初識魔術的驚喜:

原來如此,我看著紙上的字,想說原來如此。那時我以為自己已經懂了魔術的奧秘,就好像十一歲暗戀同班同學的時候我誤以為自己已經懂得愛情。

譬如描寫傷心:

小黑人死掉了,他因為我的關係死掉了。我的心破了一個洞,就彷彿它原本就是紙做的一樣。

當然,最重要的譬喻是結尾的──

那枚被挖下的眼珠沒有流血,沒有破裂,就像一枚完好的,剛剛形成的乳白色星球一樣。

■象徵。

如「一讀」所寫的,我認為〈天橋上的魔術師〉裡用得最高明的修辭是象徵。

除了「紙」是寫作的象徵,「小黑人」是小說的象徵,「魔術師」是小說家的象徵之外,「眼睛」也是重要的象徵。此外,我覺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「巴掌」的象徵──

「憨囝仔予儂錢騙了了。」我媽知道我偷錢去買魔術道具後,給了我一巴掌。

好幾次我想找魔術師發頓脾氣,但我只敢跟我媽發脾氣鬧彆扭,我媽被我煩得受不了,轉頭再給了我一巴掌。

兩「巴掌」,當然象徵的是「現實」對夢想的打擊。但為什麼是藉由「母親的手」,而不是「父親的手」呢?因為,這才能藉由「母親」的象徵,來揭露「愛的暴虐」啊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編輯」,當然值得作為一種志業來追尋,它既啟蒙世界,也發現了自己。
View all posts